首页 > 时政要闻

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感悟“三农”情怀

发布日期:2024-12-31 10:12:38
浏览量:18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

  回望2024年,打开习近平总书记的国内考察调研路线图,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殷殷关切、深深期望给人以温暖和力量——

  牵挂受灾农民的生产生活,冒着严寒走村入户送去新春祝福;心系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走上田埂察看秧苗培育和春耕备耕进展;关注村民的“钱袋子”能不能鼓起来,入渔村、进果园看特色产业发展……

  辞旧迎新之际,让我们循着总书记的“三农”足迹感悟总书记爱农为农、重农强农、兴农惠农的深厚情怀。

  【“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突出位置”】

  粮食,一头连着百姓民生,一头连着国家安全。

  2024年,在地方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着粮食安全这件“头等大事”。

  湖南,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水稻播种面积、总产量多年位居全国第一。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一项重要安排就是调研粮食问题。

  “你们这里什么时候开始插秧?”“一亩地纯收入能有多少?”……在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总书记同种粮大户、农技人员、基层干部一笔一笔算投入产出账。

  “我常说,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而且里面应该主要装中国粮。我们14亿多人靠谁都不行。现在生活好了,也千万不能忘记这一点。”总书记语重心长。

  种粮大户戴宏,清晰记得总书记来到自己家中的场景。

  戴宏承包了480多亩水田,家中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一应俱全,更有植保无人机等先进农机设备。

  当他告诉总书记自家2023年种田纯收入55万多元、政府还补贴了7万多元时,总书记十分高兴:“种粮户不能吃亏,有钱赚,才有种粮积极性。”

  而今,戴宏“有钱赚”的盼头就在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上。

  岁末年终,利用农闲时间,谢家铺镇启动了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戴宏告诉记者,等开春高标准农田建设竣工后,随着种粮规模的扩大,每亩地每季稻至少能多赚100元。

  良田、良种、良法、良机,粮食丰收的密码就蕴藏其中。

  3月,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强调,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突出位置,守住耕地这个命根子,抓住种子这个要害;

  5月,在听取山东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实现粮食增产提质,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

  10月,在听取安徽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要求,抓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

  保障粮食安全,须当久久为功,总书记深入思考、精心谋划。

  今年,在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基础上,我国粮食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国家粮食安全根基进一步夯实。

  展望来年大国农业稳产增收前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严守耕地红线,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

  甘肃天水,天寒地冻。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的果园里,依然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现在是冬季果园管理的关键期,我们从11月初就开始忙活修剪打理果枝。”麦积区花牛镇二十里铺村村民董桂红说,整个周期需要两个月左右时间。

  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山花牛苹果基地考察。

  问灌溉、问施肥、问授粉,总书记勉励乡亲们把历经近70年的花牛苹果品牌保护好、发展好,让品牌更响亮。

  “当时我正在摘苹果,看到总书记来到果园,内心非常激动。”董桂红回忆说,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叮嘱要“把这个特色产业做得更大”,让我们感到日子更有奔头了。

  小苹果,大情怀。近年来,总书记多次走进山野田间,为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指明方向:

  今年在青海考察时,强调“乡村振兴要突出农牧民增收这个重点,加快推进高原特色种业振兴行动,发展绿色有机农牧业,打响高原土特产品牌”;

  去年在广东茂名的荔枝种植园,叮嘱“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要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2022年在新疆,要求“因地制宜发展优势农产品、壮大优势产业,促进农牧业绿色高效发展”;

  ……

  千村千面的风土人情,决定了乡村产业要各展其长,走适合自己的振兴道路。

  临近年底,福建漳州东山县陈城镇澳角村村民林湖斌忙着清点刚收购的海鲜产品,加工制成海鲜干货,再通过电商直播渠道销往全国。

  今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得知不少海产品购销两旺,村民收入不断增加,总书记叮嘱村级党组织要发挥火车头作用,带领乡亲们做好“海”的文章。

  曾经依靠单一捕捞的澳角村,如今向海而兴,发展起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海产品加工、海鲜电商和乡村旅游五大主导产业,今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能达到6.2万元,碧海银滩变成了老百姓的“金山银山”。

  “如今,小渔村搭上电商直播的快车,海鲜产品驶向更广阔的市场。”林湖斌告诉记者,这几年海鲜电商销售额迅速增长,今年预计能到七八百万元。

  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在总书记引领推动下,各展其长的特色产业推动各地乡村全面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让好日子越过越红火”】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天津时,首站来到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看望慰问因去年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受灾的群众,并走进村民杜洪刚家,同一家人亲切拉家常。

  从受灾损失、灾后生产,到老人医保、孩子读书、年轻人就业,总书记问得又细又实。

  “国泰民安,民安才能国泰,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时刻记挂着大家的安危冷暖,也希望乡亲们依靠自己的双手重建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总书记的话令人温暖。

  加速推进灾后重建,修复水毁基础设施、进行道路修复,提升改造种植农业基础设施……一年来,第六埠村干劲满满。

  今年,杜洪刚一家申领了近4万元的补贴款和保险赔款,13亩玉米地和2个蔬菜大棚很快恢复生产。如今,大棚里的茼蒿长势喜人,家庭收入也达到受灾前水平。

  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指挥打赢气壮山河的反贫困斗争。

  “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深化定点帮扶、社会帮扶”“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今年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作出部署。

  不仅要兜牢民生底线,还要让百姓生活更上一层楼。

  今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北嘉鱼县四邑村,先后走进村养老服务驿站食堂、村卫生室。

  在村民熊成龙家,总书记仔细了解幼儿托育、医疗养老、务工务农等情况。得知老熊家日子过得红火,高兴地寄语一家人继续努力,把生产、生活搞得更好,把孩子培养好,让好日子越过越红火。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短板在农业农村,潜力也在农业农村。

  在重庆考察,强调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开展乡村建设;

  在安徽考察,忆及当年到安徽调研包产到户的场景,称“看到了我们农民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强调“现在推进乡村振兴,也要积极探索,走在前列”;

  在宁夏考察,要求顺应人口流动趋势,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

  ……

  端稳粮食饭碗,振兴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深化农村改革……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步伐坚定而自信——

  “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是个大课题。农村天地广阔,农业大有可为。”

【责任编辑:吴京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