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安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首页 > 文化镇安

靓文|龙鼎杯“镇安美·政协情”征文【贺维超】有座小城叫镇安

发布日期:2024-08-08 08:50:38
浏览量:187

 

 

 

有座小城叫镇安

贺维超

“来安去安,小城镇安”是镇安人给自己城市的宣传口号,一个“安”字包含了小城人对安宁生活的理解与期望。苏轼的名句“此身安处是吾乡”,更是对小城之“安”做出的最好诠释。

小城浸润在秦岭山间的清风朗月里。“一山未了一山迎,百里都无半里平。宜是老禅遥指处,只堪图画不堪行。”贾岛沉醉于镇安的山水,为之写下了千古名句。深山深处歌缠绵,更兼山间美味的滋养,山水云林混合着感伤,把属于小城的乡愁留在了每位镇安游子的心底。

山川灵秀之气孕育出了大作家陈彦,自此镇安特有的雍容大气进入了文学的盛宴。如果没有镇安的山高水长林莽奇峰熏染,再出色的文人笔下都会少了那份平和与从容。

    陈彦在他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主角》里,让秦腔名角忆秦娥从镇安山沟里走出。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蓬头乱发,破衣烂衫的山中小姑娘,一步一步从丑小鸭蜕变成白天鹅,走出山沟,走出县城,走进西安,走进北京,终成名角。小城镇安不也是这样吗?依托大山底蕴,励精图治,把一个穷困的山间小城,建成了让人流连忘返的山间桃花源。

镇安县新时代的第一个历史瞬间,是电影《野山》里走出鸡窝洼人家的“桂兰”的身影。那个在镇安老县城东张西望的身影,定格成历史难忘的一帧画面。一切都是那么新鲜,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小县城还未脱掉浑身的土气,已经孕育出了新生的渴望,人在山野心在天下,驿动不羁的心,引领着小城从闭塞走向开放。

如今的小城,冠以最美的称号似不为过。独特的地形让小城层次丰富,充满了现代感。漫步小城,让人有了恍惚感,鳞次栉比的高楼,夜间闪烁的灯光,已经让人无法把这个城市与当年石墙石片瓦的老城联系在一起了。九山半水半分田的镇安,摇身一变,成了让人趋之若鹜的胜地佳境,秀色与健硕同在,实用与时髦共存。

在镇安街头你得小心,也许一抬头就可能和陈彦撞个满怀。在镇安街头耳朵可得灵性,也许忆秦娥的经典唱段突然间就会钻进你耳中。还有那风风火火的桂兰嫂子正在街头东张西望,你得抓住机会上前与她合影,留住难忘的岁月痕迹。

镇安有江南之秀美,也有北方之豪情。来到镇安你不能不喝酒,镇安的酒里有镇安人热情好客的基因。喝了酒你就不能不划拳,划了拳镇安人才会认你为友,脸红耳热觥筹交错,拉紧你和镇安的距离,在山里孤寂太久的镇安人就是如此的渴望与人交流。划了拳你就不能不吼几句秦腔,镇安人爱楚调,也爱秦腔,如果不爱他们就不会培养出一位省戏曲研究院院长;如果不爱,当代文学里就不会有镇安人刻画出的“忆秦娥”这个一代秦腔名角形象。

来到镇安,你就得吃一吃镇安特有的美味小吃,尝一尝镇安的苦辣酸甜。吃食上镇安人固守传统但不排外。“八大件子”是镇安人筛选出来的美味,代表了镇安人对美食的理解与传承,吃的文化吃的礼仪被具象化,吃过进入非物质文化名录的“八大件子”,你才敢说你吃过镇安美食。镇安美味密码还藏在那些最稀松平常的小吃里。玉米面、洋芋粉这些最普通的食材,经过镇安人的巧手就被做出了不一样的味道。普普通通的凉皮硬是让镇安人弄得“黑白相间”,一下就被赋予“泾渭分明”的特性来。广东的肠粉到了镇安,会接受就地改造,用汉中热米皮汤汁浇淋,使之变成镇安的口味。镇安人就是这样,千方百计地从每种事物上,张扬着自己的个性。

来到镇安你不得不吃镇安的板栗。“栗乡”这个名头可不是随便叫的,随着高速公路铁路网的开通,板栗这个镇安的头号特产,正在扬名四海。也许有一天在镇安高铁站停留的瞬间,你会接过一袋冒着热气的糖炒板栗,掰开了壳扔进嘴里咀嚼,大山的味道,不知不觉间就开始在你的口腔左冲右突婉转迂回。

酒足饭饱后你不能不去看木王山的奇峰与林泉,你不能不去看一看塔云山的满山流岚,你不能不去听一听云盖寺来自大唐的钟声。如果不想跑远,你可以游一游绣屏山公园,特别是深夜,等城市的灯光变弱,猛然抬头,山高月小,满天星斗会与你撞个满怀!

在小城,你尽可顺路游走,山环水绕也许会让你迷路,但绝对不会让你失去来此的初心。在镇安你要看,要吃,要听,要品,要用心仔细地感受。小城每一声细微的响动,都会让你充分感受到她沉稳内敛的热情。

不管哪个季节来到镇安,镇安都会给你不一样的视角和味觉的诱惑,让你真切地感受到小城唯美“真”安!

 

作者简介

贺维超,陕西省三原县人,居陕西兴平市,为兴平市作协会员,兴平市作协理事。作品主要刊发于《文学陕军》、《神州文学》、《兴平文艺》等刊物及公众号上。

 

 

编      辑 | 刘先娥

责任编辑 | 张庆军 张远银

编      审 | 吴相阳

总 监 制  | 陈风军

投稿邮箱 | sxzarm@163.com